CPC中文印刷社区

CPC中文印刷社区 (https://www.cnprint.org/bbs/index.php)
-   ◆- 数码印刷综合讨论区 (https://www.cnprint.org/bbs/forumdisplay.php?f=109)
-   -   C500正确更换载体问题 (https://www.cnprint.org/bbs/showthread.php?t=93236)

bjdr 2009-06-15 12:44

C500正确更换载体问题
 
一直以来,按照厂家的要求更换载体后都做了L检测,今日突然听说如果不是同鼓一起更换,就不要做L检测,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检测值,不知这说法是否正确,大家是怎么弄的,都做了L检测没有?如果不在更换载体时同时做检测,对打印效果和载体寿命会否有影响?

另外,再问下,有没大师知道,如果载体效果明显出现问题(墨粉含量低,印出来密度不够),但是又没有到定期维护的更换印量,可否通过调整碳粉浓度+做检测来解决问题?

happylatex 2009-06-15 13:52

引用:

作者: bjdr (帖子 761710)
一直以来,按照厂家的要求更换载体后都做了L检测,今日突然听说如果不是同鼓一起更换,就不要做L检测,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检测值,不知这说法是否正确,大家是怎么弄的,都做了L检测没有?如果不在更换载体时同时做检测,对打印效果和载体寿命会否有影响?

另外,再问下,有没大师知道,如果载体效果明显出现问题(墨粉含量低,印出来密度不够),但是又没有到定期维护的更换印量,可否通过调整碳粉浓度+做检测来解决问题?

载体与鼓没有关系,L检测是测定碳粉含量为零的时候基准值,然后才加入碳粉,确保碳粉浓度合适。鼓和线性的关系较大,包括电极丝。

载体如果出现问题,一般是要及时更换的。C500需要及时更换的耗材只有两个:载体和臭氧过滤层(除非不在乎健康)。

bjdr 2009-06-15 14:45

引用:

作者: happylatex (帖子 761774)
载体与鼓没有关系,L检测是测定碳粉含量为零的时候基准值,然后才加入碳粉,确保碳粉浓度合适。鼓和线性的关系较大,包括电极丝。

载体如果出现问题,一般是要及时更换的。C500需要及时更换的耗材只有两个:载体和臭氧过滤层(除非不在乎健康)。

碳粉为零?! 应该是含有标准浓度的碳粉的载体浓度吧,原装载体就已经含有碳粉了

happylatex 2009-06-15 14:54

引用:

作者: bjdr (帖子 761852)
碳粉为零?! 不会吧,应该是标准浓度的碳粉呀,原装载体就已经含有碳粉了

这个还真没有注意。如果是标准浓度的话,L检测也是测定标准浓度下的参考值,应该和鼓没有关系。

有一次把8050的载体DV501K加到C500里面(应该是DV510K),忘了做L检测,打印过程中就是不加碳粉,发白了也不加。也是一位师傅来加的,害得我忙乎了半天,电话里说:

1)说是载体加得太多,我掏出几勺。
2)初始碳粉不够,我手工加碳粉,印了几百张,还是发白。

把这位师傅的载体袋子从垃圾桶捡出来,一看是DV501K,气得我大骂。这位师傅回来,换上了DV510K,L检测后,一切正常!

总之,机器用长时间了,自己就慢慢的会修了,不过修之前要想想,问几个为什么。

bjdr 2009-06-15 15:04

DV501K 应该是可以用的(记得曾经用过), 如果做了L检测估计不会出这个问题吧



引用:

作者: happylatex (帖子 761856)
这个还真没有注意。如果是标准浓度的话,L检测也是测定标准浓度下的参考值,应该和鼓没有关系。

有一次把8050的载体DV501K加到C500里面(应该是DV510K),忘了做L检测,打印过程中就是不加碳粉,发白了也不加。也是一位师傅来加的,害得我忙乎了半天,电话里说:

1)说是载体加得太多,我掏出几勺。
2)初始碳粉不够,我手工加碳粉,印了几百张,还是发白。

把这位师傅的载体袋子从垃圾桶捡出来,一看是DV501K,气得我大骂。这位师傅回来,换上了DV510K,L检测后,一切正常!

总之,机器用长时间了,自己就慢慢的会修了,不过修之前要想想,问几个为什么。


moonyboy 2009-06-15 22:13

引用:

作者: bjdr (帖子 761710)
一直以来,按照厂家的要求更换载体后都做了L检测,今日突然听说如果不是同鼓一起更换,就不要做L检测,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检测值,不知这说法是否正确,大家是怎么弄的,都做了L检测没有?如果不在更换载体时同时做检测,对打印效果和载体寿命会否有影响?

另外,再问下,有没大师知道,如果载体效果明显出现问题(墨粉含量低,印出来密度不够),但是又没有到定期维护的更换印量,可否通过调整碳粉浓度+做检测来解决问题?

只要是更换新的载体就要执行L检测调整。跟是否更换其他配件没有关系。

TDS Y、M、C和 K ( 碳粉浓度传感器 /Y、/M、/C和 /K )分别使用 L 检测方式 ( 显影剂的渗透性检测 )检测显影剂的碳粉浓度。所检测的值将与保存在打印机控制板 (PRCB) 上 CPU 内的碳粉浓度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认是否需要供应碳粉。这个参考值就是你新换载体时第一次做L检测调整检测到的值。所以新换载体一定要做L检测,以得到标准值,以后机器才会根据标准值来向显影仓供应碳粉。这个参考值会随着印量的增加、载体携带碳粉能力的下降而减小,如果新换了载体不重新做检测的话会出现打印白斑、漏载体的情况。所以新换载体需要做2个步骤:清除载体的零件计数和做L检测。

新换载体一定要做L检测,官方不推荐在其他情况下再执行L检测!但根据个人的经验,在出现漏载体、打印有白斑的情况下,可以向显影仓手动添加碳粉并执行L检测,多次循环这个步骤,直到把L检测的值做高,到1/1处为170-180左右。

另外说一句,C500的碳粉/载体比例、加粉检测这块地方本身做的就不是很好,所以,别管官方的说法,L检测在解决打印问题的时候可以多次执行的!:bad_smile:

bjdr 2009-06-15 22:31

引用:

作者: moonyboy (帖子 762197)
只要是更换新的载体就要执行L检测调整。跟是否更换其他配件没有关系。

TDS Y、M、C和 K ( 碳粉浓度传感器 /Y、/M、/C和 /K )分别使用 L 检测方式 ( 显影剂的渗透性检测 )检测显影剂的碳粉浓度。所检测的值将与保存在打印机控制板 (PRCB) 上 CPU 内的碳粉浓度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认是否需要供应碳粉。这个参考值就是你新换载体时第一次做L检测调整检测到的值。所以新换载体一定要做L检测,以得到标准值,以后机器才会根据标准值来向显影仓供应碳粉。这个参考值会随着印量的增加、载体携带碳粉能力的下降而减小,如果新换了载体不重新做检测的话会出现打印白斑、漏载体的情况。所以新换载体需...


多谢版主的指点,一直考虑到官方的说法,出了问题也不敢多做L检测,看来还是太保守了:grimace:


另外,请版主再说明确一些,就是1/1处 170~180之间 指的是哪个值,47里面的某个值 还是L检测后显示的那屏数字?

moonyboy 2009-06-15 22:47

引用:

作者: bjdr (帖子 762211)
多谢版主的指点,一直考虑到官方的说法,出了问题也不敢多做L检测,看来还是太保守了:grimace:


另外,请版主再说明确一些,就是1/1处 170~180之间 指的是哪个值,47里面的某个值 还是L检测后显示的那屏数字?

是指L检测后显示的数值。:bad_smile:

happylatex 2009-06-15 22:53

L检测除了换载体,一般很少做,因为影响正确的碳粉浓度。

如果怀疑载体问题,进入47模式看50P12至15,数值不要低于180,如果低于180就要换了。载体的价格比较低,载体不好浪费的碳粉绝对不值得。再次强调,载体不能省。

实在要改参考值的话,47模式里面也能直接改。

moonyboy 2009-06-15 23:04

引用:

作者: happylatex (帖子 762228)
L检测除了换载体,一般很少做,因为影响正确的碳粉浓度。

如果怀疑载体问题,进入47模式看50P12至15,数值不要低于180,如果低于180就要换了。载体的价格比较低,载体不好浪费的碳粉绝对不值得。再次强调,载体不能省。

实在要改参考值的话,47模式里面也能直接改。

50检测出来的值是以128为参考基础的,跟L检测做出来的值是两码事。高于128表示碳粉量少于标准值,低于128表示碳粉量高于标准值,这个标准值是做L检测测出的。50的检测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根本原因在于C500用L检测方式检测出标准值,这个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C500出现漏载体、有白斑很常见。6500就改进了一些,漏载体、有白斑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但对于检测碳粉载体比例、加粉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仍然会有碳粉比例偏少的情况出现。

happylatex 2009-06-15 23:21

引用:

作者: moonyboy (帖子 762240)
50检测出来的值是以128为参考基础的,跟L检测做出来的值是两码事。高于128表示碳粉量少于标准值,低于128表示碳粉量高于标准值,这个标准值是做L检测测出的。50的检测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根本原因在于C500用L检测方式检测出标准值,这个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C500出现漏载体、有白斑很常见。6500就改进了一些,漏载体、有白斑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但对于检测碳粉载体比例、加粉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仍然会有碳粉比例偏少的情况出现。

这个180数值是用来维修手册给出来的判定载体的新旧程度参考值,本人没有说这就是L检测出来的值。低于180的时候考虑换,因为会在出一些SC代码。如果高于180,载体性能尚可。

bjdr 2009-06-15 23:26

引用:

作者: happylatex (帖子 762261)
这个180数值是用来维修手册给出来的判定载体的新旧程度参考值,本人没有说这就是L检测出来的值。低于180的时候考虑换,因为会在出一些SC代码。如果高于180,载体性能尚可。



180? 我也一直认为应该是128,还要再仔细查一下。
另外在低于180时也没有见到经常的sc代码,可否说说都报哪些sc,我们也来找找原因

moonyboy 2009-06-15 23:32

引用:

作者: happylatex (帖子 762261)
这个180数值是用来维修手册给出来的判定载体的新旧程度参考值,本人没有说这就是L检测出来的值。低于180的时候考虑换,因为会在出一些SC代码。如果高于180,载体性能尚可。

以180为标准判断?从来没听人讲过。维修手册有写?
应该是以128为标准的,如果是180,那T/C比太不正常了。

happylatex 2009-06-15 23:51

SC29-10 ~ 14, Dmax (Gamut调整时出问题),碳粉浓度不够,首先就是在47模式看这几个参数,如果高于180,不是碳粉问题,看看碳粉罐的马达是否转等。

当然Gamma传感器要保持干净。

happylatex 2009-06-15 23:57

引用:

作者: moonyboy (帖子 762275)
以180为标准判断?从来没听人讲过。维修手册有写?
应该是以128为标准的,如果是180,那T/C比太不正常了。

本人确实查看过,正常运行情况下此参数确实在180之上。


所有时间均为 +8, 现在的时间是 2025-07-01 20:58.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8.12 by vBS
Copyright ©2000 - 2025, vBulletin Soluti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