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美C6500比之C500硬件方面主要改进之处
1 个附件
柯美C6500比之C500/8050硬件方面主要改进之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了解了C6500的改进之处,自然能反推出C500/8050硬件设计方面不足的地方,欢迎讨论!:bad_smile:
[隐藏内容] |
看的多,回复的少,没人想讨论讨论吗?:what:
|
引用:
|
下面先来说说几点。
前几页没有实质性的内容,C6500比C500打印快一点,量大一点,不是实质性的提高(从50到65,没太大意义)。 第8页,差异1,没有说明C500的实质性不足之处。 第9页,差异2,没有说明C500的实质性不足之处。 第10页,差异3,没有说明C500的实质性不足之处。 第12页,控制板,与用户及打印无关 第15页,扫描器,扫描快一点,没有说明C500的实质性不足之处。 第16页,写入单元加散热,到目前没有抱怨C500的写入模块过热问题。 黑色加歪斜校正,到目前为止,论坛上没有人报告这个问题 第19页,增加马达功率,要跑得快,功率得大点,不是C500的问题 第24页,转印部分改进,转印带变薄,加了2个螺钉,刚度增强不大。加调整机构,倒是有得调整,比C500强,这个改进不是根本性的。要进一步改。 第25页,增加转印辊压力可调,原因没有说明。 第26页,显影仓改变转动方向及传动,校正图像问题,这个有必要,并延长载体寿命。 第36页,碳粉供应加一个螺钉,没有说明C500的实质性不足之处。 第45页,纸张对位,没有说明C500的实质性不足之处。 第60页,定影部分改为皮带定影,用于保证65页打印速度的热量供应,没有说明C500的实质性不足之处。增加冷却,照顾铜版纸,这个目前用于C500的铜版纸都没有这个问题。 第63页,增加定影自动调速,相比而言,C500手工调速没有太大问题,不是很必要。 就通篇而言,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所以没有人讨论也就理所当然了。说句实话,就是到了C6501机型,柯美的改进之处都是乏善可陈。 如我直言,版主收这10个金币,有点多了。 |
我怎么看着实质性的内容挺多的呢?
简单举几个例子:速度快一点也不叫提高?提高速度对于激光写入、机器传动都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采用C500的单束激光,要提高速度那就只能再加大多棱镜旋转速度,对于激光写入的稳定性及发热的处理都会更困难,改用2束激光这个问题的处理就简单多了。没觉得C500打印出来的东西比较粗糙吗?改进激光后C6500打印出来的就会好些。另外提高了速度,对于纸路纸张走纸及检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歪斜校正也有更高要求,所以C6500增加的一些控制的传感器和一些调整功能。 还有,转印带变薄,为什么要变薄,转印带是绝缘体、半导体还是导体?变薄了对转印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有答案。但是除非是柯美的研发人员,否则是没有详细资料说明的,我也没有这些资料,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多分析、推断。 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文档至少已经都把两款机器的差别之处列了出来,所缺的只是详细的阐述,而这个地方是不会有人告诉你我的,我们大家都需要加入自己的分析、思考。 最后说一句,10个金币我认为是很值的,再说10个金币在本区很容易赚回来的,也许只要一个有意义的回复就赚回来了。 |
呵。这是厂家一般培训用的资料吧,实质性的改变从这里看出来肯定是不可能的。
另外:这资料主要是对比C6500与C500的差异,并不是讲C500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厂家清楚得很,不会在这些培训类的资料上讲出来,有改缺陷或不足也不会明讲,哪有自己打自己耳光的,还有市场的影响。一般就是讲什么图像质量改善,分辨率增强,处理速度更快,引擎更先进之类的套话。 一般厂家生产档次差不多的产品只能说是改进或是升级: 一是机器速度快了,随之图像处理速度及质量,扫描速度,引擎速度等都要相应提高; 二是配件耗材的耐用性及稳定性增强,机器整体承受量增强。 三是新技术应用(C6500相对C500厂家没有宣称应用更新技术,激光器的这点改进也算不上)。 C6500充其量是一个改进型的产品,C500的市场应用告诉了KM:哦!原来这机器还可以这样子的。 C6500也就应运而生了..........(纯属个人无稽之谈)。 C6500有以下几个稍大一点的改进: 一是激光器:机器打印速度快了,但激光器马达的旋转速度却降低了百分之三四十以上(不是具体计算),这缘于使用了单芯片双激光束技术(当然不是什么新技术,很多黑白机早用上了),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激光器使用PLL控制使电机转速达到恒定速度,速度越快,温度越高,控制越难,稳定性也越差,寿命则越短。 二是显影器:显影剂搅拌和传送方向的改变,显影辊旋转方向的改变(C6500是与感光鼓同向),就是这克服了显影的边缘效应???有待更多的技术资料和研究!!! 三是定影器:使用了定影带,这在一些办公型的机器上早有应用。 四是转印部分:可打印更厚的纸张,出现图像问题时可以调整第二转印辊压力。同时转印带稍薄,一转印辊直径增大,可增加转印效率。 讲了不少废话,还有许多细节的部分就不罗嗦了!!! 感兴趣的朋友多发帖交流一下。。。 |
引用:
我说过为这15ppm的提高,更换了这么些东西,而不是针对C500的不足之处来改进的,因为发热这个不是C500的根本的问题。别忘了,版主上让大家讨论从这些更换的东西来找C500的不足之处,而不是讨论C6500的先进之处。 大家花10金币买的是看C500的弱点,要是看优点的话,比C6500好的机器多得去了。至于10个金币容易挣与是否值得买这个文件,是两码事。 我从来不给大街上要饭的人钱,不管是什么状况,一律不给!在中关村骑单车,遇到一个河南的年轻瞎子要钱,没有给,不中,居然拿探路的竹竿来捅单车的轮子,晕。 |
另外,C500的粉层较厚是因为C510碳粉的颗粒比较大,而不是小一号的C610。C500的后续型号都用上了C610碳粉。
|
关于C6500是怎么解决边缘效应的,目前没看到具体的技术资料,估计这些资料除了厂商也很难找到了。
这问题估计不光跟显影磁轴的转向有关,可能跟感光鼓、充电电压、激光强度甚至跟粉、载体特性都有关系,具体没资料的情况下,有兴趣研究下的只能拿配件去试试看了,不过估计也不会有人去折腾这个吧,费钱费力。 |
两者的感光鼓鼓芯是通用的。降低激光器的速度,延长了曝光时间,也就是降低了曝光强度,这个可能对边缘效应有帮助。
碳粉颗粒直径小了20%,导致颗粒质量减轻一半以上,电压什么的都省了。不过这些在版主的文件里面没有提到。 |
引用:
至于看了文档能不能了解C500的弱点,我认为完全可以啊,当然需要加入些思考。 例如:第60页,定影部分改为皮带定影,定影皮带的接触面积比定影辊大;61页文档描述的很清楚了,“定影皮带有下列特性:1、比辊更耐用 2、温度波动小”;62页文档描述了,定影辊增加了冷却机构,目的为了防止打印铜版纸起泡等。 就这几点描述难道反推不出C500的一些问题吗?C500的定影温度波动比较大,连续打印温度上升/下降切换速度较慢,需要更多的预热时间;定影辊与纸张的接触面积略小,定影质量无法稳定保证;C500经常打印温度过高,导致打印铜版纸起泡,对纸张要求较高。通过这3页文档至少能想到这么几点不足吧,其他细节地方亦是如此…… |
引用:
不妨再推理一下,为什么C500不降低激光器的速度?就是因为它是单束激光设计,降低了激光器速度,打印速度就上不去了。瞧,这不就知道C500的不足了吗?:bad_smile: |
引用:
让大家花钱来和版主讨论,还告诉大家钱好赚,第一次见到。俗话一句,“中印最牛版主”是也! |
引用:
另外请不要在金币的问题上纠缠了,实在是没意思。好歹我也花了几十分钟把数个文件整理成了一个PDF文件,就当收个手工费好了。 |
跟技术讨论无关的内容删掉了,有需要的自行下载查看吧,看来感兴趣的不多,关帖了。:yct16:
|
所有时间均为 +8, 现在的时间是 2025-07-01 15:01. |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8.12 by vBS
Copyright ©2000 - 2025, vBulletin Soluti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