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本人原作,但其中生成批量图形文件部分是原创,这里只是介绍方法,如果对步骤不清楚可以提出本人再完善。
可变数据印刷版面的制作过程可分为3步:第一步是设计预留可变内容位置的模板文件;第二步是为可变信息建立数据库文件;而第三步就是利用可变数据印刷语言或其他数字技术将数据库文件中的可变信息与模板文件中的可变内容位置链接起来。
目前,除了可以用VIPP语言、VPS语言、PPML语言等实现上述链接、完成可变数据印刷外,还可以通过InDesign中的“数据合并”实现。下面就简述利用InDesign制作可变数据印刷版面的过程。
1.数据源文件的创建
InDesign中的数据源文件就是前面说的数据库文件。数据源文件既可包括文本,也可包括指向图像的路径名称,可由Excel或数据库应用程序生成,也可以利用InDesign或任何文本编辑器创建。在.csv文件中,以逗号为分隔符,每行构成一条记录,而每一列界定该记录中的一个数据域。在.txt文件中,以段落分隔符定义记录,而由跳格定义数据域。 (注意:存TXT文件时只能存成“Unicode文本文件”,否则ID是不认的。如果有批量的文件要置入,可用DIR的重定向输出到文本中,命令是:"dir /b/s/ON >out.txt")
创建数据源文件时,如果要包含图像的字段域,只需在数据域名称的开头(即第一行)输入1个“@”(如:@照片),后面的行应包含图像文件的路径名(区分大小写,且须遵循操作系统命名约定)。如输入“@”后收到错误信息,应在“@”前补加1个撇号(如:'@照片)。因为某些应用程序(如Excel)将“@”保留给函数使用。图1中(a)和(b)分别是以逗号分隔和制表符分隔的文本格式存储的数据源文件示例。
2.为模板文件选择数据源文件
利用InDesign实现可变数据印刷时,模板文件就是InDesign文档,其中包含数据域占位符、所有模板材料、文本以及其他保持不变的项目。其中,数据域占位符以占位文本和占位图形的方式显示。“数据合并”时,InDesign会以数据源文件内指定的数据来替换占位文本或占位图形,并创建新的InDesign文档。
在上述替换发生之前,需要给模板文件选择1个数据源,通过选择“窗口/自动/数据合并/选择数据源”完成。
3.在模板文件中插入文本或图像数据域
选定数据源后,“数据合并”调板中将显示数据域名称列表,这些名称与数据源文件中的列标题完全相同,图标表明该域是文本还是图像(如图2所示)。
在模板文件中插入文本数据域或图像数据域,可以通过单击或拖放操作来实现,操作步骤如下。
(1)选中工具箱中的“T”工具,在模板文件中的数据占位文本框架上单击,置入1个插入点。
(2)单击“数据合并”调板列表中的1个域,或者将“数据合并”调板列表中的1个域名拖到该文本框架上,即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与数据域占位符链接起来。
(3)如果图像数据域以上述方法建立,插入的是随文图占位符。如果要插入新的浮动图形,用箭头工具选中一个空框架,然后单击“数据合并”调板列表中的图像数据域,或将一个图像域图形拖到框架上即可,示例如图2所示。
4.预览模板文件中的记录
合并模板文件和数据源文件之前,最好先预览一下记录,以确保信息合并后数据域能正确显示。预览记录时,“数据合并”调板将显示数据源文件中的实际数据而非数据域占位符。要转到指定记录,可以使用“数据合并”调板上的导航按钮来循环浏览记录,也可以在调板底部的导航文本框中键入要预览的记录编号,按下“Enter”。如发现问题(排字错误或多余空格等),需要在原始应用程序中编辑数据源文件,然后再使用“数据合并”调板进行更新。
5.将模板文件与数据源文件合并
设置完模板文件的格式并插入数据源文件中的域后,就可以正式将数据源中的信息与模板文件合并了,方法是在“数据合并”调板菜单中选择“创建合并文档”命令。合并时,InDesign会创建一个基于模板文件的新文档,并将模板文件中的域替换为数据源文件中的相应信息,示例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