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2021-10-26, 11:50     #18
疼并快乐 疼并快乐 当前离线
正式会员
等级: 六袋长老
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
 
Uid: 543639
注册日期: 2016-11-22, 23:13
帖子: 1038
感谢: 21
96 个帖子获得 114 次感谢
现金: 1993金币
资产: 2069金币
声望: 10 疼并快乐 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疼并快乐 疼并快乐 当前离线
正式会员
等级: 六袋长老
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60小时 | 升级还需:61小时
 
Uid: 543639
注册日期: 2016-11-22, 23:13
帖子: 1038
感谢: 21
96 个帖子获得 114 次感谢
现金: 1993金币
资产: 2069金币
声望: 10 疼并快乐 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默认

楼主机器的故障原因可能比较复杂,载体被吸附到鼓上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粉比例太低,粉比列太低又可能是TD和ID传感器故障或主板坏,也可能是参数不对。又可能是高压不正常,高压不正常又包括了鼓充电,显影偏压,和转印等。复印机的下粉控制非常复杂,但有三个大方向。首先是TD传感器控制(就是载体箱上那个超声波密度传感器),其次是ID传感器(就是鼓下方那个光电反射传感器),还有就是像素控制(大体就是控制板根据打印内容的覆盖率)这三个大方面共同作用的(有的机器还有湿度和温度补偿控制等)速度越高的机器为了保持粉的浓度恒定,使用的控制手段就越多。TD传感器可以理解为粗调,它将粉的浓度控制在一个大体范围,其他控制方式是精细调节,将粉浓度尽可能的维持在一个数值,可以理解为细调。TD传感器受温度、湿度,载体和粉的粗细等影响(所以用了劣质载体和粉会造成下粉异常,需要调整相应数据解决)TD传感器是开环控制,没有反馈所以不够精准。ID传感器受到的影响因数就更多了,ID 传感器的原理就是在特定的复印间隙,在鼓的固定位置形成一个检测墨块(这个墨块的形成和鼓特性,载体粉的质量,墨块显影偏压,充电等等有关),再用光电管检测这个墨块的反射率来确定这个墨块的实际黑度,偏浅就增加下粉量,偏浓就降低下粉量。从上分析可知:影响ID传感器的因数就很多了,ID传感器正常工作的前提就是复印机各方面都要正常,只要一个出了问题就可能引起下粉补偿异常。ID传感器是闭环控制,所以精度高。TD和ID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共同作用下,才有复印机的稳定工作
疼并快乐 当前离线  
右列 2 位会员因为此帖价值甚高向 疼并快乐 表示感谢:
走在创业路上的小虾米 (2023-01-08), 超级小丑丑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