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楼主这个情况,我跟楼主折腾得差不多,只是早折腾了几年,配件折腾了大几千。现在选择躺平,佛系使用。
先说结论吧。
我的机器是4代220V破解芯片的机器。其实这个机器对于普通用户要折腾的就是那么3个地方,粉,鼓组件,定影。我以前的一个帖子说过,这个机器的机体反而非常耐用。
就楼主这个情况,也要佛系使用的话,花钱就解决了,简单说,按照官方推荐到点换全新耗材就解决了,通过实践确实是能解决的。只是成本有点高。三大件,原装粉400块-2万印,原装鼓组件660块-4万印,原装定影1000块-7万印。都不用看说明书,在机器系统的耗材统计里面就有提示更换。
接着分享一下我这边的几个细节经验。
粉:从100块的散粉到600块的原装,我都用过,分三个区间,100-200块的粉,区别不大。故障分两种,可以通过听下粉电机声音判断,一种拼命下粉,平均印一张就听电机和磁铁响一次,印品很浓,在6000-10000印的时候就出现楼主第一张图的症状,但在这个印数之前都正常,一但出现症状,清理鼓组件也无法改善。另一种是印100张也不下粉,同样也是在6000-10000印之间都正常,之后变淡开始打载体,同样伴随底灰症状。第二个区间是280-320块之间的粉,这种粉有标有包装号称是原装粉,但价格差了100多元,我自己无法考证是否是原装,现在一直在用这种粉。这种粉的特点是印品正常,寿命达到官方推荐标准,但太浓,也是属于频繁下粉的类型,同时2桶也就是4万印后会出现楼主图一症状,这时联动维修更换鼓组件或有可靠载体换一次可以解决,同时这种粉还会出现气温比较低的情况拖尾不定影,尤其是A3。第三个区间是400-440元的原装粉,这种用下来比较稳定,下粉正常,字印出来清晰且发亮,不过成本过高,原装粉在4万印后主要提现为变淡,这个应该和粉没关系,更换鼓组件或换载体可以解决。关于软件NVM值调整,后面会说,结论是这这个机器调整NVM值没用。
鼓组件:再生和原装这两个区间都用过。再生鼓组件市场比较混乱,从180块-320块之间都有,我也都用过,最差的只用了6000印,最多的用了30000印,根据再生配的载体情况不同也是会体现为逐渐过浓或逐渐变淡打载体。过浓就不多说了,基本分析就是粉和载体的混合比达不到传感器要求标准值然后要机器一直下粉。关于过淡的情况,其中有一种是可以通过清洁解决的。这种情况体现为使用原装粉,但废粉回收部件堵塞,清理鼓组件上盖,上的废粉回收部件和显影仓的废粉回收口就好了,在清理上盖的时候可以检查下废粉搅拌杆有没断,如果回收口没有粉堆积,刮板下有堆积可能是搅拌杆断了,这种情况只能换个上盖,或更换鼓组件。使用代用粉,废粉回收组件堵塞的情况必然会变浓,症状是楼主图1的情况,清洁后有可能好,有可能印一下又不行了。原装鼓组件+代用粉的情况,最终会过浓,然后出现楼主图1症状;原装鼓组件+原装粉的情况,最终会过淡打载体,不过原装鼓组件的特点是不管用那种粉基本可以达到官推4万印的标准后出现故障。关于鼓芯,这个机器是买不到单独的原装鼓芯的,要更换鼓芯应该都是代用的,价格差异比较大,但个人认为其实质量都差不多,基本算耐用,有种淡蓝色加重鼓芯比较耐用,价格70元左右,是我用过最耐用的,但基本买不到,有一次还咨询过卖家,结果发过来还是紫鼓。鼓芯联动充电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击穿鼓芯,最快的50张就击穿,慢一些1000张左右就击穿了,这种问题应该是充电辊机器和代用鼓的痼疾了几本无解,在彩机上尤为明显。这种情况换组件吧,击穿这种情况鼓芯、充电、磁辊、载体都有可能是故障源要折腾得话成本太高了。
定影:定影其实对于这个机器没什么好说的,设计就那样的,就设计了7万印的寿命,看运气,换中恒的上下辊大概也就延寿到10万-12万印之间这个是运气很好的情况。到寿命的症状就是不定影、拖尾、邹纸。设计就那样的,压力不可调,就两个钩子勾住形成压力,整个底座塑料材质,到寿命就变形,压力就不均匀,和辊的关系不大。尤其要吐槽一下原装的下辊和轴套,下辊膜特别脆弱,经常破,破了以后就粘在上辊上,导致两个辊都坏。下辊轴套是塑料的,到寿命后基本会碎掉,就算不碎掉,经过磨损也是压力不均匀的原因。换那个改进的分离抓对纸卷在上辊上是有很好的改善的,这个我个人推荐安装。
三大件大概就这个情况。
关于软件上的调整分享下几个:
NVM值调整:经过多次尝试,得出结论,这个机器的墨粉浓度调整是机器全自动根据传感器调整,无法像大机器那样固定目标值和输出值来适应墨粉的。经过观察目标值和输出你定多少,使用过后都会变,被自动协调掉了。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这个机器能固定目标值和输出值NVM代码的教程。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分享来尝试一下。结论是NVM值调整没用。
墨粉浓度调整:加深时机器运行都没问题,但如果墨粉或显影已经在状态外,很快又被传感器协调掉,然后又继续变淡。除非使用原装鼓组件+原装粉,可以尝试减淡,机器运作没问题。其他情况不建议减淡,拉黑板的时候纸会卡在定影,甚至会卷在上辊上,导致上下辊损坏。结论也是墨粉浓度调整在使用代用耗材时无用。
鼓组件维护:在常规耗材维护界面就找得到,不用进维修。其原理就是拉黑板,把鼓组件里面的回收粉消耗掉一些,使新老粉混合比例达标。结论是:本来是个好的设计,但通过实操是无论是否使用原装耗材,拉黑板的时候大概率会卡纸,并且纸会卷在上辊上。我再使用原装耗材时只有更换耗材后第一次可以执行的时候顺利通过,之后全部失败,还废掉一条上辊。觉对不推荐运行。处理方法是手动清理鼓组件废粉仓和回收部件。
IOT初始化:这个操作主要针对像我这样破解芯片的机器,多次操作认不出耗材的时候需要IOT初始化。结论是:除非机器实在动不了不要去做IOT初始化,这个动作不单初始化化芯片计数器,还会初始化化其他参数,比如对位。这种自协调的机器还会把传感器参数也初始化。通过经验,个人推荐以后还是不要买屏蔽芯片的机器。
最后分享一下其他部件。也算是吐槽。
ADF:经常复印和扫描的需要注意,这种办公机的ADF寿命也是相当短的,我暂时没查到官推寿命,个人估计最多也就20万左右,整体框架是塑料的包括轴套,除电机部,几乎没有轴承使用后期歪斜,折角,邹纸是正常现象,左侧开裂变形更是常态。网上说更换搓纸轮,海绵垫,传动辊,我自己已经折腾过了,没用的,根源还是框架变形。现在只安装了那个钢片的加强板做矫正,解决了左侧开裂,确实能把底部拉平一些,能解决由于变形压不到传感器的问题,但歪斜,塌角,失焦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最终结论,实在问题多,还是需要换掉,不过换的话第一成本太高,第二无论全新还是翻新的,拿回来安上要重新矫正一堆参数,非常累。
手送5纸盘:也是设计问题,不清楚是那个地方的问题,这个机器就是容易标准纸识别不准,反而自定义的纸,设定多少就是多少没问题。特别是使用后期。同样的4代其他型号很少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基本无解。
最后,回到主题,建议楼主要么和我一样佛系使用,平常就随便打一下,不要使劲用,出问题就换三大件,要么就全部更换一次全原装的三大件,然后按官推寿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