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一觉醒来,物业通知小区解封了。
哦,
躺平摆烂的日子戛然而止,
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
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互联网真的是个放大器,
辐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现在但凡跟互联网沾边的词,
都会被有意无意的包装的很高大上的样子,
所谓的高大上就是一般人都看不懂,
特别是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尤甚。
有时不禁会怀疑一直这样下去,差距越拉越大,
我是不是快被剥夺在地球生活的权利啦?!
我这么说其实也是吃不到葡萄有点酸,
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经营线下店面传统生意的普通人,
当然想要去拥抱互联网,借助他的力量,
让自己的店面发展快一点,再快一点,
做大做强,一直发光!
但是,事实上我或者我们真的缺少一样东西,
这种东西叫互联网思维或者互联网基因。
话说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东西,
我就不会花这么的代价开这么个店。
但是呢,老话说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身上没这玩意儿,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
那咱就先不惦记这玩意儿了。
眼下更重要的是再回过头来看看手里都有啥。
虽然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流量为王。
但是,实体店存在总是有其存在的道理,
只是活的更艰难一些,疫情这三年问题更突出一点。
前文讨论过,打不赢价格战咱们就搞点别的,
我个人觉得私域流量是线下店的突破点之一。
假设,
A店和B店的价格、质量、服务都差不多,
客户会选择哪一家呢?
这其实跟我们选择往哪家印刷厂下单外协业务是一个道理,
价格、质量、服务都差不多,
选择哪家印刷厂呢?
就我个人而言,
一是看平时合作厂商关系的远近,
其次就是看心情啦。
换句话说,两家店价格、质量、服务,
如果都是公事公办的合作关系,
客户选择两家店的概率趋近于五五开,
即使有先后,也是极其微妙的。
换个角度,
价格、质量、服务都差不多,
你会选择一家普通合作关系的门店,
还是选择自己朋友的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别杠,杠就是有少数人真的就偏不找朋友做业务!
哈哈哈!
我狭隘的理解私域流量其实就是,
做生意之前或者做生意之中把客户转化为朋友。
都聊到这里了,
就不可避免的要聊到如何把客户转化为朋友的问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