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论坛关于设备以及印刷的一些争论,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1、关于数码印刷质量好还是胶印质量好的问题?
我以为 ,这个问题无须争论,目前没有哪台数码印刷设备能够达到胶印设备的
品质稳定性。我说的稳定性是指综合表现力,传统印刷机无论在色彩,平网
还原能力方面都有出色的稳定性,综合表现一流。看品质,往往有人拿色域进
行比较,其实每种设备由于成像原理不同,颜料介质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因此
成像的色域各有千秋。有些数码印刷机的色域非常宽,色彩饱满亮丽,拿到胶印
机上追色,都追不上。不得不放弃这个打样方式。有人引以为豪,据此认为数码
印刷机色彩质量高,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看法,任何印刷设备生产的目的都是还原,
超过或不足,都不是理想结果。另外,胶印机的色彩控制更灵活方便,特别是
现在计算机控墨在传统胶印机上的普遍应用,胶印机几乎可以控制一个印件上
1.5cm左右任意区域的色彩变化。质量不断提升,是数码印刷的的一个研发方向
,但是,目前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在速度和小批量成本控制方面。如果拥有数码
印刷机的企业不懂得如何利用自己数码印刷机的长处,那么看着
巨大的商机将白白流失。
2、谁是印刷市场的未来?
本来就是互补的产业,非要一争高下。而那种和胶印机争长短的做法,就更不可取。
“堪比胶印品质”,这种大话,只有打印机厂家自说自话(分明就是数码印刷机厂家销售
设备的噱头)。海德堡他们不会说,“堪比数码印刷机质量”。有些人
拿海德堡退出数码印刷机市场说事,其实,海德堡有自己锐利而长远的战略眼光。
这个问题,搞印刷的自然有自己的看法。(我只说两个现象,数码印刷设备商,不
仅仅把设备销售给生产者,也大批量销售给高价值的直接用户,这是釜底抽薪。另
外,桌面级的彩色打印机,品质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会怎么样呢?目前大量二手数码印刷设备进入市场,马上将面临大量中小图文店自己拥有快印设备的局面,谁还投资大型设备将血本无归。其实打印机厂家
自己也感到矛盾的地方。可预测,在数码印刷市场上没有获得地盘的厂家,很可能会
考虑把自己过剩的技术拿到桌面市场上发挥。当高校文印服务,投币1元,自动打印
彩色简历时代到来,当建筑院,规划院自己购买了数码印刷机,当印刷厂补充了可变
印刷的设备的时候,数码印刷企业的前途是什么呢?论坛里了解技术的一大把,了解
产业的没几个,我在这里只是提醒诸位投资者:未来,我不知道,但是,你想要什么,
自己可要想清楚。我只能说,未来不是投资的问题,而是经营的问题。
3、升级产品和老产品到底有什么不同?
你比较一下dc1256和爱将3,你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设备升级也是有方向的,他通常
为了解决某个方向的问题而升级,不是解决所有问题而升级,目前的情况是,多数
厂家的技术升级主要放在一个方向,就是生产效率问题。由于全保这种合作方式,设备
厂商必然要在生产速度方面作足文章。(毕竟打印的越多,他赚的钱也越多)。因此,
无论是纸路改造、软件升级还是服务器换代,都是为了解决生产速度问题。另外,大家
购买设备的钱足够买世界上非常先进的海德堡顶级印刷机(20-30年寿命),那么精密
而结实的设备才400-500万左右,怎么几张铁皮的数码印刷机会卖的那么贵?别告诉我那中
间有技术研发费,dc1256的感光鼓和施乐早年的彩色复印机9300是通用的。激光复印
技术早就成熟了。不肯做的像海德堡的胶印机那么结实,这中间自然有设备厂商的小算盘。
所以,在结实上np2100血统要稍有优势。(当然,四次套印的设计有点不求上进:)有人
争论600dpi和800dpi的区别,其实,看看600dpi和2400dpi的区别,不就明白没有什么
真正的应用意义,(注意,我不是说没有区别)
4、电子油墨好还是炭粉好?
看市场应用,而不是看我们这帮技术偏执狂的主观偏好。客户说好就是好。我们在这里
根本就是鸡蛋里挑骨头,目前的情况根本没有比较的意义。事实是,电子油墨在表现云彩
绿地的浅网时破碎,不如炭粉。而表现人物肤色的自然过渡时,电子油墨非常均匀,自然。
其他就不要比了,包括覆膜的问题,施乐带硅油的覆膜肯定有些问题,只要用大型热膜加压就
可解决。低温设备走纸变形小,卡纸情况少,纸张宽容度更大。(纸路设计不合理除外)
5、小批量图书出版是前途吗?
问问看,国内最大的数码快印店,拿到国家图书出版物印刷许可证的有没有。这个在我们国家严格
管制的方向,谁敢乱来。别说我没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罚款金额按几十万为单位。最近,
网上有个印客网,是快印相关企业,新闻出版局已经认定行为违法。要早考虑退路才好。
投资几百万,做个非法企业。我想没有人这么傻!守法是我们从业的根本。建议大家要学好:
新闻出版物印刷管理条例,别存侥幸心里,新闻出版局决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手软的。特别是
一些涉及非法团体的东西,千万小心啊!(另外,图书出版物印刷许可证,新闻出版局是做减法,
不是做加法,想在快印行业申请一张,
一个字:难!)
好了,先说这么多,以后补充。不同意见可以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