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帮助 |
日历事件 |
![]() |
只看该作者 #121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六袋长老
![]() ![]() ![]() ![]() ![]() |
和二手机经销商联络后,发现人民的智慧是永远是无穷的。天才们发现C6500的碳粉一瓶装的多,价格还便宜一点,所以C500都改吃C6500的细粮了(5个微米,小于C500的8个微米)。天才们还发现,1050黑白机的黑色碳粉更是个大价格更低,所以C500吃上1050的黑粉加C6500的彩粉,一荤一素。甚至连载体也直接用上C6500的了,谁让美能达对C500有偏心呢。目前这样一套杂交粮卖到1500,二手商振振有词,一说原装,二说细粮,用户也高兴。不过大家别就像我一样高兴得太早。 细粮是好,可以C500水土不服(就像城里人现在讲究高纤维,野菜一样,唉)。原因有两个:1)载体中碳粉浓度传感器的标定是针对C500的物理特性的,加上C6500的碳粉(颗粒细小,浓度应该低一点才行),虽然碳粉浓度一样,但是颗粒太多,楞让细粮撑了。2)碳粉转移都是通过对带点碳粉加偏电压实现的,C500的偏电压较高,是针对原装的大颗粒碳粉的。对于颗粒较细的碳粉呢,一次就转移过去一小团碳粉。C500吃细粮的结果呢,一是灰度不好,二是碳粉浪费。(省下的那点价格差就在不知不觉中损失了)。 看来原装细粮不行,有人用原装的粗粮(改称工程粉?),这个就不讨论了。总之,还是得找高级的针对C500的兼容碳粉,要求是:1)颗粒大小,电导等物理特性匹配,2)融化温度匹配,3)色相要尽量要匹配,4)输出页数和原装相当。所以目前国内市场这类高档的兼容碳粉不多(估计国内的碳粉厂家也没有兴趣来研发这款碳粉,用量问题)。 我今天新拿到一款8微米的试用碳粉,不是给C500用的,相比融化温度低了20度(C500定影温度可调),还没有来得及试。我希望这款碳粉能通过低温定影来提高印后纸张的品相,试用后再来发报告。 另外,也希望有实力的碳粉厂商和我联系,彻底解决碳粉的成本问题! |
|||
![]() |
![]() |
只看该作者 #123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六袋长老
![]() ![]() ![]() ![]() ![]() |
引用:
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我曾经有一次错把8050旧款的载体(DV501K)加入C500里面了(应该是DV510K),结果是载体里面没有碳粉了,打印黑色变白了,机器就是不启动马达加碳粉。手工加碳粉到载体里面,能印几百张。 有了另外一个想法,能不能把DV501和DV510按比例混合起来,骗C500来降低碳粉浓度,达到吃C6500细粮的目的?看来大家可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山寨”碳粉研究所了,而非一人之力。 |
|||
![]() |
![]() |
只看该作者 #125 | |||
|
||||
荣誉版主
等级: 七袋长老
![]() ![]() ![]() ![]() ![]() ![]() ![]() ![]() ![]() ![]() |
引用:
你要骗传感器最好的办法就是搞个电路,接个可变电阻去调电压。太费事了,不够成本折腾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