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帮助 |
日历事件 |
![]() |
只看该作者 #16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五袋长老
![]() ![]() ![]() ![]() ![]() ![]() ![]() |
2.根据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和连接料的折光率之差。遮盖性较强的油墨对叠色后的色彩影响较大,作为后印色叠印就不易显出正确的色彩,达不到好的混色效果。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强的后印。 3.根据网点面积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况网点面积小的先印,网点面积大的后印。 4.根据原稿特点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属暖调,有的属冷调。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调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先印红,后印青。 5.根据设备的不同排列色序:一般情况下单色或双色机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为宜;四色印刷机一般先印暗色,后印亮色。 6.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纸张平滑度、白度、紧度和表面强度各有不同,平、紧纸张先印暗色,后印亮色;粗、松的纸张,先印明亮黄墨,后印暗色,因为黄墨可以遮盖掉纸毛和掉粉等纸张缺陷。 7.根据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实践证明,黄墨比品红墨的干燥速度快近两倍,品红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着性最慢。干性慢的油墨应先印,干性快的油墨后印。单色机为防玻璃化,一般最后印黄色以以便迅速结膜干燥。 8.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色序:复制品有平网和实地时,为取得好的印刷质量,使实地平服、墨色鲜艳厚实,一般先印平网图文,后印实地结构。 9.根据浅色和深色排列色序: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泽而加印浅色的,先印深色,后印浅色。 10.风景类产品的青版图文面积远大于品红版,依据图文面积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则,宜采用黑、品红、青、黄色序。 11.以文字和黑实地为主的产品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色序,但不能在黄色实地上印黑文字及图案,否则由于黄墨粘度小,黑色粘度大而产生逆套印,造成黑色印不上或印不实的现象。 |
|||
![]() |
![]() |
只看该作者 #17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四袋长老
![]() ![]() ![]() ![]() ![]() ![]() |
机器结构不同,要套用传统机器的色序选择方法,简直是不可能的 色相说,密度说,快干说,叠印率说,看起来能和实际色序对得上,但都没一点道理。 中国人喜欢大红之说,更是没有道理。数码印刷机又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数码印刷机的色序选择,也是由它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我认为,这个色序选择,是为了解决所谓电子油墨的转移率问题时。转印介质和油墨或碳粉之间的吸附力太小,从而产生的窜色问题。 所有的数码印刷机,或者使用碳粉或电子油墨,都声称能将颜色完全转移到承印物上。实现可变数据印刷。 但如果印刷过程中有接触压力的存在,油墨完全转移实际是不可能的。所以数码印刷设备上都一有个类似刮板的装置,把转移介质(转印带)上的残余碳粉刮下来。 如果先印深色,再印浅色的话,转印带上的微量油墨会转移到下一个色组中,影响颜色的纯度。 比如说红色里掺上一点点黑色,或黄色里掺上一点蓝色,或者影响了颜色的纯度,或者色相就会变掉。 (类似于传统印刷中的混色) 反之,采用YMCK的色序,微量浅色残墨进入下一个色序,影响就不会很大。 M里加上一点点Y,C里加上一点点M,K里加上一点其它颜色,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的区别,传统印刷机上橡皮布的粘性很大,上一个色可能会粘在下一组的橡皮布上,但要产生窜色的可能还还是比较少(偶尔也有发生,那是印刷机没调好) 而在数码印刷机上,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至于上面有人说利盟打印机采用了MCYK的色序,我怀疑那种打印机的结构和别的数码印刷机结构不同,比如说采用了两组转印带或两组转印鼓,(分别负责MC和YK色组)这样窜色只会发生在M和Y之间,C和K之间,所以色序也就安排成这样了。 此帖于 2009-06-20 02:26 被 天外飞砖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