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帮助 |
日历事件 |
![]() |
#1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新冠三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店正在遭遇郑州2022年度的第三次封城, 这么说不大严谨,前两次官方的说法是封城, 第三次大致介于静默和封城之间吧, 上级好像什么都说了 但是上级好像又什么都没说…… 我现在的心情如何? 套用一句LPL知名解说管泽元的梗: 我其实还好。 开店一年半,做个大致年表: 2021.7签合同,遇到720水灾; 2021.8封城; 2021.10生意渐有起色; 2021.11封城; 2022.1封城; 2022.3开店第一个盈利的月份; 2022.5封城; 2022.6第三位员工到岗; 2022.9第三位员工离岗; 2022.9第四、第五位员工到岗; 2022.10静默至今。 可能大家看了小店的这份年表,觉得我们店蛮惨的。 我想说,其实我们还好! 离过年还有俩月吧, 至少我能腰杆挺直的说: 这一年中, 没有拖欠员工的工资; 没有拖欠供应商的货款; 没有拖欠房东的房租。 至少, 我们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这一年, 小店做到了不赔钱, 他活下来了。 对于眼下的形式, 你大概不能对他有更多的要求和期待了。 连载中,未完待续。 |
|||
![]() |
![]() |
#2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所在区域逐渐解封,大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 虽然短期内仍然看不到恢复堂食的迹象。 三周的封控,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只是,转眼间,今天已是立冬。 疫情防控,是所有实体店面日常经营中绕不开的问题。 之前解决不了,现在解决不了,未来也大概率是解决不了的。 用时下流行的话说, 打不过人家,要么装死认怂躺平,要么加入人家的队伍当中。 装死认怂躺平咱们就不过多的谈论了,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要恭喜你, 暂时逃离了这片血染的红海。 不,应该是苦海! 恐惧源于未知,未知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如果一个人想强行把不确定的都变成确定的,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大多数是做不到的, 这个人就有可能开始焦虑,整天胡思乱想, 逐渐开始失眠,直至最后演化成抑郁症。 既然打不过,也逃不掉, 就试着学会和疫情防控共存共生吧。 简单点来说, 把店面运营分成两部分, 可控的,不可控的。 如此,似乎一下子拨云见日, 明朗了许多。 细想之下,除了疫情防控, 其他都是我们可以控制或调整的。 可能我们都一样, 一边开门做生意, 一边像祥林嫂一样的抱怨: 防疫政策不给力; 顾客单小还挑剔; 员工干活不仔细; 房东减免不大气。 只提问题,不给解决方案,也是耍流氓的一种表现。 下一篇咱们展开说说祥林嫂的抱怨。 未完待续~ |
|||
![]() |
![]() |
#3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老话是,信心比黄金重要。 但是,这轮疫情封控过后, 身边大部分人肉眼可见, 对未来已经失去了信心。 让大家失去信心的原因不一而足: 信息不透明、过度防控、zf公信力全无, 明年还要再被封几次…… 套用渣渣辉的名场面: 三年(昨天有人在评论区更正说四年), 你知道我这三年是怎么过的吗?! 不好意思, 没人有能力和义务来关心你这三年是怎么过的。 上至领导,下至屁民一个, 每个人都一样,屁股决定脑袋! 面对疫情防控, 对外,我们其实什么都做不了。 向内看,我们终于有时间停下来, 耐心的陪陪家人,和他们吃饭聊天, 也不失为一种天大的幸福。 樊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幸福是一个动作,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 我的理解是: 如果你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幸福, 那么你就去想办法让自己变得幸福。 而不是一直在等待, 等待别人给你幸福,或者让你变得幸福。 (可能有人会问:你说了这么多废话,那我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哈哈哈,这是不花钱就可以学的吗?狗头保命) 同理,当我们经营店面遇到了问题, 如果一味向外寻找原因或者解决方法, 也是行不通的吧。 疫情防控、标书电子化、教培行业团灭、淘宝价格战等等外因, 让这个行业竞争更激励、利润减少,是事实。 但是如果一直站在这个维度去看问题, 你会很绝望的发现问题是无解。 你觉得我们这行都这样了, 作为顾客你能不能多宽容我一点? 价格别抠的那么死, 质量差不多就行了, 服务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也没单独收你设计费。 你觉得我们这行都这样了, 作为员工你能不能多体谅我一点? 店里这个月有点困难,你得和店里共克时艰, 经过我们慎重研究,你的工资需要下调xxx元, 另外,加班你就别跟我计较加班费了, 我每月按时给你发工资已经很仁义了。 你觉得我们这行都这样了, 作为房东你能不能多理解我一点? 别的房东都给房客减免了xxxx元, 你也得给我减免xxxx元。 你的屁股决定了脑袋, 但是别人的屁股也决定了别人的脑袋, 也即,你的屁股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不了别人的脑袋。 未完待续~ |
|||
![]() |
右列 3 位会员因为此帖价值甚高向 光尘图文 表示感谢: |
![]() |
#4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原本预期是21号恢复堂食, 年前踏踏实实干俩月, 今年也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乐观了。 昨晚在店里的时候, 我爸发微信说楼栋内有了新的确诊, 楼栋要被封,问我要不要回家? 我不想被封在家里, 我也可以选择住在店里, 问题是,店里现在的业务只是疫情前的20%, 短期之内也看不到恢复到正常状态。 也罢,这一回咱选择主动回家躺平! 早上刚刚起床,不知算喜讯还是噩耗: 小区梅开二度,再次进入封控状态。 得,接着睡吧…… 话说郑州这一波的封控影响之大, 连接起来看对于某些店面和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从十一国庆假期算起 10.1-10.7未营业 假期回来营业一周 10.8-10.13 完事儿开始封控 10.14-? 极端情况有可能是: 10.1-1.31,四个月, 前有国庆假期,后有过年假期, 没有正常连续性的营业收入…… 老实说我算是个乐观主义者, 但是,眼下的实际情况, 不得不让我对店面经营做出最坏的预期。 未完待续~ |
|||
![]() |
![]() |
#5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看到了一些朋友的留言,一并回复吧。 首先,写这个系列只是我对自己现有所见所闻的所思所想。 不针对某个或者某些人群,更不存在人生攻击和精确打击等云云。 其次,咱们论坛在合法的范围内是可以自由讨论的, 如果我的某些观点与你不同, 也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多提宝贵意见。 但是,我写的这个系列基本不受大家留言的影响, 基本还是以我最初的行文结构为主, 不会有太多针对性的回复,见谅。 最后,现在是一个既特殊又艰难的时期, 我也没有妄图用我的文字去改变任何人。 只是想把我的乐观主义传递给需要的人, 毕竟,大家还是需要阳光的照耀, 用美好的事物抵挡岁月的腐蚀。 书接上回,说说员工。 目前入职我们店的三位都是00后, 这应该也是以后大家招人的主旋律吧。 一个是本科,另外两位是大专。 一边,我在暗自感慨他们这个学历来我们店工作屈才了, 毕竟,家人花了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培养他们,没有做到人尽其才。 另一边我又在腹黑,这空有一张学历,没啥实操经验,中看不中用啊! 可能是就业环境并不友好, 三个新人的工作态度还都是蛮好的。 我们这一行实际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 再加上我们店小人少, 所以入职支持都会跟他们强调, 不管你应聘的是哪个职位, 培养方向都是需要你要全店业务通拿。 不可能像设计工作室或者大型图文店那样, 流水线作业,一个萝卜一个坑, 我当初应聘的啥职位,我进来之后就只干跟这个职位有关的业务。 新人们也都会在入职之初表示理解, 尊重店里的岗位分配决定。 这事儿急不来, 谁适合干啥在两三个月的磨合期之后就会初现端倪。 第一位员工干了三个月,中秋节假期申请了离职。 离职原因: 看似是因为有个工作没做到位, 让他以后注意,他突然就在群里情绪大爆炸。 实际上他工作能力我还是很认可的, 但是他说的这些问题我都浑然不觉, 甚至,我觉得我对他很好啊, 还准备年底跟他说,如果过完年还愿意长期干的话, 把他升为合伙人。 用他离职后的话说, 就是我对他苛刻了!让他透不过去气…… 当听他这么说的时候,我让自己先冷静半天, 然后我就知道我不能留他了。 就像两个人离婚一样, 那肯定两方都是有原因的吧。 他觉得自己会的越多反而要承担更多的工作。 所谓的苛刻,意思是我就不能看着他闲着。 一闲下来就给他安排新的工作, 让他觉得喘不过来气…… 可能真的是这样吧, 也可能我是个线条比较粗的人, 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事后说的这些事实和感受。 我能为自己辩解的就是: 从来不安排他加班, 不管是否完工,他都是730准时下班。 我是个比较随意的人, 所以店里整体工作环境也是蛮轻松的, 一直的宗旨都是店面扁平化管理, 每周安排一次聚餐,可以畅所欲言。 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后, 发呆,刷视频,听音乐……都是ok的。 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每天930上班,偶尔晚点也不会扣钱; 每周休息一天,请假也没有扣钱…… 现在去复盘这个员工的离职原因, 可能我对他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在实际工作中让他的情绪产生了抵制。 算了,第一次招聘员工, 难免经验不足,那就好聚好散吧。 未完待续~ |
|||
![]() |
右列会员因为此帖价值甚高向 光尘图文 表示感谢: |
h18x5 (2022-11-11)
|
![]() |
#6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被圈养在家里的好处就是: 每天一顿饭,一张床,一条被子就够了…… 有点东北银的感觉,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卧着。 聊聊价格战。 跟大多数同行一样, 提起来价格战,就: 如鲠在喉 如芒被刺 如坐针毡 低级卑劣,不择手段, 破坏市场竞争,损害同行利益…… 这些是大家对打价格战商家老生常谈的评价。 但是, 我最近第四次看过《天道》之后, 对这事儿有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生活中被冠以“价格屠夫”的企业, 现在的经营状况如何? 额,其实我也不知道,百度一下。 小米,活着。活的还挺好。 神舟笔,活着。还行。 格兰仕,活着。还行。 奥克斯,活着。还行。 拼多多,我就不多说了,哈哈哈。 有些朋友说,你光挑现在还活着的企业巴拉巴拉, 那么多被价格战拖死的企业你倒是只字不提。 额,关于这一点咱们就不做过多纠缠了, 我主要想说的, 这些靠价格战活下来的企业, 才能凸显他们的牛逼啊! 那些挂掉的企业,确实应该让我们引以为戒, 但是篇幅有限,不在咱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哈。 低级卑劣,不择手段是我们对价格战的刻板印象。 换个角度,价格战不是谁想打就能打的起啊! 结合咱们图文这个行业来说, 能打得起价格战的, 而且打完之后确保自己能活下来的, 那人家确实有点东西! 淘宝打印100页,10元包邮比比皆是。 算笔账, 复印纸120元/箱➗4000张=0.03元/页 黑白机全保0.015元/页 即100张打印成本4.5元 邮费5-8元不过分吧。 那么这一单对大部分线下店来说是不挣钱,甚至亏钱的。 所以,线下店是不可能做这一单的! 这就是大多数线下门店的经营现状和思维,也包括我。 至于你说线上店做这么一单赚钱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有的商家人家可能在十年前已经布局线上了, 所有的耗材,供应链都是以线上的运营为准, 所以人家可以依托互联网这个放大器, 以价换量,活的也是蛮好的。 有的商家可能人家就没打算指望这一单挣钱, 不挣钱,但是可以引流呀! 引流之后再转化。 都知道大概是这么回事儿, 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无从下手。 嗯,没错!说的就是我啦…… 不装了,我摊牌了。 我要有这能力我也会去主动发起价格战! 不喜欢价格战的主要原因还是没能力打起来, 别人打的时候也没有能力去应对。 吃不到葡萄,觉得葡萄有点酸。 至于说打价格战不道德的说法, 法无禁止即可为吧。 在商言商,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挨打要立正! 不打价格战咱们就换个维度再竞争呗! 未完待续~ |
|||
![]() |
![]() |
#7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虽然, 当年永不服输的科比也有想过离开L.A。 但是, 科比从来没有想过职业生涯的中途离开NBA吧。 逃离。 对,我用的是逃离, 而不是移民或者出国。 之前只是单纯的不喜欢郑州的冬天和空气, 如果有机会就选择诸如广州或者大湾区定居。 对于出国,也就是想出去看一看外部的世界, 顺便跑几个国外的马拉松。 从来没有在那里生活亦或是定居的打算。 毕竟, 父母在,不远游。 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 游必有方。 今年四月有个大哥举家移民到了悉尼, 目前在当地经营一家面馆, 据说生意还不错, 最近要我制作20本菜谱给他邮寄过去。 昨儿晚上跟他视频聊了一下近况, 不可避免的聊到了出国的话题。 具体的细节可能有出入, 我按大哥的意思总结个大概吧: 对于普通人去到澳大利亚出国(有钱人不在咱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目前有两个途径: 1、去澳大利亚旅游,到那边之后, 把旅游签花5000?(货币单位我不大清楚)更换成过桥签, 就可以留在当地了,但是需要你遵纪守法,依法纳税。 2、去那边的技术职业学校上学, 学期为三年,每年6000(货币单位我依然不大清楚) 可以边打工边学习,比如打工六天学习一天。 三年毕业后,完事儿再工作居住多久就可以拿到PR了。 大哥说好多人就是去那里打工攒钱的, 根本就不去学校学习。 三年之后没办法毕业,就再换一个职业学校。 再接着打三年的工,钱攒的差不多,就回国啦。 那边收入的话, 大哥说以咱们中国人吃苦耐劳的品质, 一个月挣个三万人民币,存个两万人民币,问题不大。 至于说语言问题,他说不必过分担心 当地华人多,各种中文标识满大街都是。 当然,以上也仅仅是因为他已经在悉尼站住了脚, 完事儿基于我和他的关系, 我如果申请去那边的签证,他可以给我一定的帮助。 用他的话,再不济你还能到我面馆刷碗呢。 很难说不动心, 但是内心也很纠结和犹豫。 一方面说去年才投的店,钱都在里面锁着, 现在转让很难脱手。 更难的是让父母接受我出国的现实。 毕竟,他们也上了年纪, 还指望我早点结婚生子, 给他们养老送终。 也罢, 让子弹飞再一会儿吧! 活在当下, 以后的事儿,就以后再说吧…… 未完待续~ |
|||
![]() |
![]() |
#8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楼栋终于解封了, 小区解封应该也指日可待了吧。 但是,这一波拉扯之后, 能很明显感觉到了, 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的丢失了两样东西: 钱和信心。 又但是, 日子要过, 生活还要向前看。 聊聊封控之后的善后工作。 虽然我被封在了家里, 但是店面一直是开门营业的状态, 虽然复工程度只有封控之前的30%-40%。 九月份入职的两个新人, 原计划是两个人都留下, 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 只能告知其中的一位店里只能留他到月底, 我也知道封控期间裁人有点不大厚道。 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在给他多发一点工资, 虽然我也挺难的, 但是总归比初入社会的他们应对困难的方法多一些。 店面的月租是一万元, 之前三次封控房东都没有减免房租, 因为封控时间不算太长,我也就没跟房东多费口舌。 退而求其次,跟房东说过完年之后从季付改为月付。 老爷子看我满屋子的设备,搬一次家相当于脱一层皮, 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这一次不一样。 我直接跟房东说了减免房租的诉求。 怎么说呢, 我猜到了老爷子不是大方的人, 即使减免也就是象征性的意思一下。 果不其然隔了几天,老爷子说减1000吧。 其实,这就是一份心意吧。 真跟老爷子死乞白赖的说1000太少了, 别家房东都减了xxxx,也大可不必。 万一再把老爷子气出个好歹来, 那就更得不偿失啦。 总的来说特殊时期, 都要能换位思考,懂得别人的不容易。 没错,这几年老板真是个烫屁股的位置! 面对客户要微笑, 照顾员工情绪, 还要时不时的跟房东极限拉扯一下。 越是这样的时候, 老板们也要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健康! 我们真的不能奢望别人可以理解我们。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 只要自己理解自己, 就好! 朋友们,开心一点,人间值得! 未完待续~ |
|||
![]() |
右列 4 位会员因为此帖价值甚高向 光尘图文 表示感谢: |
![]() |
#9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一觉醒来,物业通知小区解封了。 哦, 躺平摆烂的日子戛然而止, 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 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互联网真的是个放大器, 辐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现在但凡跟互联网沾边的词, 都会被有意无意的包装的很高大上的样子, 所谓的高大上就是一般人都看不懂, 特别是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尤甚。 有时不禁会怀疑一直这样下去,差距越拉越大, 我是不是快被剥夺在地球生活的权利啦?! 我这么说其实也是吃不到葡萄有点酸, 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经营线下店面传统生意的普通人, 当然想要去拥抱互联网,借助他的力量, 让自己的店面发展快一点,再快一点, 做大做强,一直发光! 但是,事实上我或者我们真的缺少一样东西, 这种东西叫互联网思维或者互联网基因。 话说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东西, 我就不会花这么的代价开这么个店。 但是呢,老话说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身上没这玩意儿,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 那咱就先不惦记这玩意儿了。 眼下更重要的是再回过头来看看手里都有啥。 虽然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流量为王。 但是,实体店存在总是有其存在的道理, 只是活的更艰难一些,疫情这三年问题更突出一点。 前文讨论过,打不赢价格战咱们就搞点别的, 我个人觉得私域流量是线下店的突破点之一。 假设, A店和B店的价格、质量、服务都差不多, 客户会选择哪一家呢? 这其实跟我们选择往哪家印刷厂下单外协业务是一个道理, 价格、质量、服务都差不多, 选择哪家印刷厂呢? 就我个人而言, 一是看平时合作厂商关系的远近, 其次就是看心情啦。 换句话说,两家店价格、质量、服务, 如果都是公事公办的合作关系, 客户选择两家店的概率趋近于五五开, 即使有先后,也是极其微妙的。 换个角度, 价格、质量、服务都差不多, 你会选择一家普通合作关系的门店, 还是选择自己朋友的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别杠,杠就是有少数人真的就偏不找朋友做业务! 哈哈哈! 我狭隘的理解私域流量其实就是, 做生意之前或者做生意之中把客户转化为朋友。 都聊到这里了, 就不可避免的要聊到如何把客户转化为朋友的问题。 未完待续~ |
|||
![]() |
右列会员因为此帖价值甚高向 光尘图文 表示感谢: |
a_四 (2022-11-16)
|
![]() |
#10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我天真的以为, 封控的尽头是复工。 只是妹想到真正复工以后, 才发现最尴尬的事情: 无工可复! 上述情况不只是我们店, 放眼望去, 整个城市三分之二的线下实体都是如此。 在店里呆了一天,犹如“坐牢”。 除了零星的散客业务, 四个人,八只眼, 大眼瞪小眼…… 也是挺尴尬的。 得,既然没我啥事儿, 那我就接着回家躺平吧。 完事儿就开始胡思乱想, 觉得不应该啊?! 根据之前四次封控的经验, 解封之后单子会像雪花飞片一样涌入店内, 通常需要2-3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来逐渐消化掉之前客户积压的单子。 但是,这次复工后的节奏跟之前完全不同。 开始我以为只是我们店这样。 后面通过对附近店面的观察,跟朋友聊天, 虽然行业不同,但是大家都是一个罐子里炖煮的红烧肉, 一甜俱甜,一黑俱黑。 静下心来去思考这次为啥复工缓慢? 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1、这次封控波及的范围和人数是前几次的数倍, 一直处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状态属于是。 2、时间久。之前的几次封控时长都在7-14天, 可以算是断点续传的范围内。 这次前后历时一个多月,还没整利落,续不上了。 3、上至公司,下到个体乃至个人, 经过这两年的洪灾和封控, 兜里真真儿的没钱了吧。 现在大部分生意人的心态是: 维持着公司的日常开支,可以; 不挣钱,可以; 赔钱,那我不干了! 离过年还有俩月, 不太敢去期待啥时候能回复堂食了。 向前看吧,提前部署年后的发展规划。 未完待续~ |
|||
![]() |
右列会员因为此帖价值甚高向 光尘图文 表示感谢: |
qiyi2009 (2022-11-19)
|
![]() |
#11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三袋长老
![]() ![]() ![]() ![]() ![]() |
今天是世界杯的开幕日, 咱们不聊行业,聊聊足球。 今年是梅西和C罗的第五届世界杯, 也是我的第七届世界杯…… 第一次看世界杯是98年法国世界杯,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届世界杯的种种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不夸张的说,有些细节至今无法超越! 听了本届世界杯的主题曲,唉呀妈呀! 不是我嘴太毒,在抖音上连个神曲都算不上! 什么玩意儿! 要说跟世界杯有关的音乐, 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主题曲《意大利之夏》算是第一首有传唱度的世界杯歌曲;比之早两年的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hand and hand)也很好汀。前面韩语,后面英语,东西合璧,特别是英语的最后一句“阿里郎”,点睛之笔属于是。 94年美国世界杯带火了那首很多人都会哼唱但是不知道名字的初期小神曲——Armith Deja安米斯 & 戴杰的《OLE OLE OLE(The name of the game)》。对对对,就内首 “ole ole ole ole ole……”。中文译名《凯歌》。我寻思着这么一首带劲的,听了都想原地蹦迪的歌曲,搞一这么主旋律的翻译,多不信达雅啊! 多说一句,这首歌中间有一段间奏的鼓点,就是现在许多球迷组织在看台上整齐划一口号的节奏,举个栗子:“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建业!”嘴上嚷嚷着,手也不能闲着,前面跟着鼓点啪啪啪,最后喊“建业”的时候,双手呈帕瓦罗蒂唱《我的太阳》的手势,置身其中相当的魔性和上头! 98年世界杯是为数不多两首主题曲都能让人念念不忘。 沟沟沟,就不用多说了。瑞奇-马汀(Ricky Martin)激情献唱的生命之杯”(La Copa De La Vida)(西班牙语)。真真的算得上世界杯初代目神曲!往后的这么多年,对于不是球迷的普罗大众来说,这首歌相当于足球和世界杯的代名词。 我想着重介绍的是另外一首传唱度不是那么的高,但是往后的这些年常听常新感动常在内首——La Cour des Grands(Do you mind if I play)。 首先这首歌有一个非常诗意的中文译名——我踢球你介意吗。你看看,人家这翻译水平,比之《凯歌》相当哇塞!其次,初次听这首歌的时你一定要看MV,所谓图文并茂,百听百看都不厌。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阶级的人群像是项链上的珍珠,由足球这根不起眼的鱼线把他们串联在一起,闪耀着“my game is fair play”的光芒! 相当讽刺的是国际足联这些年都相当的不fair,从布拉特到普拉蒂尼;从日韩世界杯韩国买买买买进半决赛到卡塔尔世界杯申办贿赂丑闻。 话说棒子在比赛手段上是脏了点,但是音乐欣赏细菌还是挺高的。02年韩日世界杯的主题曲《anthem》(足球圣歌)是一首纯音乐,请来了希腊作曲大师范吉利斯(Vangelis)操刀,这首歌有两个版本,一快(四分配速)一慢(六分配速)。 快的版本上来就是kuakuakua一顿输出的副歌!简洁明快的旋律跟当届的比赛用球“飞火流星”相得益彰。 打这往后,跟世界杯沾边的音乐和中国足球一个德行,一茬不如一茬。 未完待续~ |
|||
![]() |
右列会员因为此帖价值甚高向 光尘图文 表示感谢: |
a_四 (2022-11-21)
|